原標題:說到澳門你只知道大三巴?其實這裡每年也有一座“天安門城樓”…… 再過幾天 澳門將迎來回歸20周年的日子 你知道嗎? 在澳門有一個很有意思的傳統 老一輩澳門人 通過建牌樓記錄祖國的發展與變遷 他們建得最多的牌樓是什麼? 新時代的澳門青年又如何融入祖國? 今天,就聽聽他們的澳門故事澳門美術協會會長陸曦: “牌樓”,澳門最早期的愛國主義教育 為了慶祝澳門回歸20周年,澳門美術協會製作了一個像國慶牌樓一樣形式的彩色牌樓。這個彩色牌樓分為兩部分,分別是澳門和內地的現狀。 澳門美術協會會長陸曦:牌樓是澳門的一個傳統,有重大事件發生,就會通過在馬路上搭建牌樓凸顯這一事件主題,從而讓大家都知道。
1949年新中國誕生,澳門同胞歡欣鼓舞,有人建議在澳門馬路上搭建第一座迎接新中國誕生的牌樓。從那個時候開始,一直到上個世紀70年代初,澳門每逢國慶都要搭建牌樓。
牌樓的形式很多,都旨在反映當年祖國的建設和成就。比如說南京長江大橋通車、衛星上天等等,那一代人就是看著牌樓上的圖像,瞭解當年國家的成就。可以說牌樓是澳門最早期愛國主義教育的縮影。 每年,其他的牌樓都會變化,但是有一座不變,那就是“天安門城樓”。 當時,澳門同胞沒有機會到天安門城樓下拍照,大家建議搭建一座“天安門城樓”牌樓,這樣就可以在“天安門城樓”下拍照了。牌樓建成後,可以說每逢國慶,大家都扶老攜幼上街去看牌樓。
澳門美術協會會長陸曦:我們前後這20多年(1949年—上個世紀70年代初),一共搭建過150多座牌樓。而在這漫長的過程中,鍛煉了不少人才,他們都是現在澳門美術界的領軍人物。 澳門的牌樓雖然告一段落 但更多的愛國主義教育 通過學校和各個方面不斷地發展 已深入至每位同胞心裡 澳門青年志願者協會裴承賢: 用志願服務見證祖國的不斷發展 10年前,澳門青年志願者協會開始將志願服務延伸到內地偏遠山區,到現在已有400多名澳門青年加入其中。 澳門青年志願者協會裴承賢:我們澳門青年已經享受到國家給我們的很多福利,我們也希望一起分享給內地有需要的同胞。因為我們都知道,不是擁有的越多越好,是能分享給更多人更好。
他們的足跡遍及廣西、雲南、貴州,他們為小朋友建立學習基金,搭圖書角、裝電燈、蓋食堂……
澳門青年志願者協會裴承賢:在內地服務這麼多年,我們看到了祖國的不斷發展,我們很榮幸能夠成為其中一員。 澳門回歸20周年在即 中央廣播電視總台無人機拍攝團隊 通過空中視角 記錄澳門回歸祖國20年來的 變化與活力 從大三巴牌坊
到港珠澳大橋
從嘉樂庇大橋、友誼大橋
到西灣大橋
從東望洋山燈塔
到東亞運動會體育館
中央廣播電視總台 用鏡頭記錄 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的經典時刻 精彩澳門, 盛大綻放!
Drop us a line anytime at
info@financed.com,
and we’ll get back soon.
Comments (2)
Leave Comment